信息工作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工作 > 正文

【陝西省教育廳】新澳门京葡萄威尼斯入口堅持開放辦學全方位提升國際影響力

發布日期:2020-12-31    作者:     來源:     點擊:

陝西省教育廳新聞鍊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2012/30/109795.html



新澳门京葡萄威尼斯入口堅持“開放辦學、合作共赢”的發展理念,構建“黨政領導、歸口管理、部門協作、院系聯動”的對外合作交流工作新機制,深化綜合改革,主動對接國家教育對外開放戰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着力構建學校、學院、教師、學生“四位一體”的國際交流合作體系,不斷提升對外合作交流的規模質量,利用地緣及學科優勢,在多個領域提出了“西大方案”,作出了“西大貢獻”,為“雙一流”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服務。


頂層設計 重心下移 深化國際化體制機制綜合改革

2017年12月,學校召開全面推進國際化建設工作會議,為全面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指明了方向。2018年6月,出台《新澳门京葡萄威尼斯入口全面推進國際化建設實施方案》,明确國際化工作的建設目标、重點任務和組織保障。2019年10月,學校将國際化工作領導小組更名為外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黨委書記和校長擔任,成員涵蓋各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了黨對外事工作的統一領導。2020年11月,學校被授予一定的出訪來訪外事審批權,成為陝西省内繼相關部屬高校之後,第一所獲此授權的省屬高校。

2018年11月,成立國際合作部(國際教育學院),在省内高校率先完成國際交流合作領域的“大部制”改革。積極推進國際化建設“重心下移”,在院(系)層面設立無行政級别外事副院長,拟在現有4個試點單位的基礎上,在全校進行推廣,目前有14個院系(所)向國際部提交了設立無行政級别外事副院長的申請。

推行院系國際交流合作“一院一策”,探索“1+1+N”院系國際交流合作新模式,推動每一個院系确定至少一所開展全面合作的海外高水平大學,培育一批優質交流合作項目(平台),依托項目切實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國際化水平,目前已初現成效。

“十三五”以來共出台、完善校級層面的國際化建設相關制度及外事規章制度共11項。開通“電腦端+手機端”外事服務系統,線上及常規項目已全部在外事系統上進行發布與管理,不斷提高行政效能。


優化程序 拓展視野 助力人才隊伍國際化

“十三五”以來,該校不斷提升教師國際合作交流與競争力,優化審批程序,提高管理服務效能。辦理教師因公出訪手續1750人次,比“十二五”期間(1295人次)增長35.1%;赴境外訪學一年及以上的專任教師占全校專任教師總數的7.74%。

努力提高外國專家隊伍規模和質量,鼓勵院系聘請長期外專加盟教學和科研工作,外專人數增長至74人,實現規模翻倍。2016年以來獲批11項國家高端外國專家項目及11項陝西省外國專家引進計劃。

積極提升管理幹部隊伍國際化水平,實施管理幹部隊伍國外研修計劃。2017年首次組織青年教師海外研修班以來,共選派4批69名教師赴海外高水平大學進行教學專題研修。2018年首次組織23名管理幹部赴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參加“雙一流”能力提升項目,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提供國際視角和隊伍保障。


積極探索、開拓合作,做好國際化協同育人工作

積極開拓優質教育資源合作渠道,通過合作辦學、聯合培養、交流訪學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赴境外交流學習、攻讀學位,為各院系學生提供“訂單式”國際化項目服務。2018年4月,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合作成立“NWU-UCL絲綢之路考古遺産研究中心”;2018年12月,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簽署雙學位項目合作協議,在地質學系、城環學院開展2+2雙本科項目;2019年9月,學校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合作,面向地質學系、遺産學院等開展全球精英項目(學期學分項目)。“十三五”期間共選派1626名學生赴國(境)外交流學習,比“十二五”期間(935人)增長73.9%。



新澳门京葡萄威尼斯入口與埃塞克斯大學合作辦學項目

大力推進中外合作辦學再上新台階。2017年1月,學校與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合作舉辦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教育項目”通過教育部審批,填補學校在中外合作辦學領域的空白。2019年10月,學校和意大利薩蘭托大學合作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申報材料上報教育部,根據教育部的整改意見,2020年12月将再次将整改材料遞交教育部。


發揮優勢 提升影響 積極響應“雙一流”建設國際化發展要求

對标第五輪學科評估有關要求,通過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及外籍教師,使絕大多數優勢特色學科在聘全職外教達到2人以上,滿足了一流學科師資國際化的要求。

推動有條件的學科和專業引進或參加國際專業認證或工程認證,提高學科和專業的國際影響力。地質工程和資源勘探工程、軟件工程專業3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國際認證;化學、地球科學、工程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等6個學科進入全球基本科學指标數據庫(ESI)檢索排名前1%;地球科學排名最高位列世界107位。

“十三五”期間,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和整體排名實現大幅提升。2020年6月10日,學校首次進入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751-800位,并列中國大陸地區高校第43位,在陝高校第3位,學校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取得新突破。


提升質量 加快建設 打造高水平科研國際合作

穩步提高國際科研交流合作質量,加快國際科研合作新平台建設。“十三五”期間,接待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和教育科研機構團組356批3798人次;實施國際性和區域性重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40餘項;成立國際聯合實驗室5個,舉辦40餘場高水平國際會議;舉辦11次“諾獎論壇”;設立陝西省首個“諾獎工作室”;共獲批三個國家級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其中,地質學系于2017年獲批“早期生命與環境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文化遺産學院于2018年獲批“絲綢之路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産保護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經管學院于2020年獲批“國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引智基地”。


提質增效 唱響聲音 實施“留學西大”品牌工程

實施“留學西大”工程,提質增效,學校國際學生培養規模和質量實現雙提升。2017年,學校通過了教育部的來華留學質量認證,2018年獲批國家漢辦批準HSK考點。2016以來,累計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CSC)留學生214人,招收孔子學院獎學金(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的留學生167人。截止2020年底,學校共招收國際學生5603人,分布于24個院系,82個專業,比“十二五”期間(3712人)增長50.9%。

國際學生對學校聲譽的貢獻度不斷提升,“十三五”期間共發表代表論文49篇,其中SCI論文數量41篇,對學校整體國際化發展的貢獻度不斷增加;國内外媒體對國際學生的相關報道近60餘次,提升了學校的美譽度和國際知名度。學校通過“德行言語”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了一大批知華、友華、愛華并能促進“一帶一路”中外交流合作的國際人才和一批傳播中國聲音的“友好使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50問》(7語種版)新書發布暨捐贈儀式

厚植資源 打造高地 服務“一帶一路”合作與中外人文交流

推進中亞考古隊和考古學科國際化建設,提升赴中亞執行考古相關任務的出訪團組審批效率,“十三五”期間,共完成38批89人次審批,成功率為100%,為中亞考古隊順利執行考古任務提供了極大便利;招收、培養和儲備以中亞、南亞和西亞學生為主體的留學生考古團隊,助力考古學科國際化建設。與國際山地組織、喜馬拉雅大學聯盟、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學、烏茲别克斯坦國家科學院考古所、烏茲别克斯坦泰爾梅茲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簽訂合作協議9份;協助申報“絲綢之路人類與環境國際聯合實驗室”,加強“一帶一路”國家級重點科研合作平台建設。

着力提升“一帶一路”交流合作平台建設水平,加強中亞學院建設。中亞學院自2014年成立以來,“十三五”期間共培養中亞學生648人。2017年7月,成立該校中亞學院吉爾吉斯中大石油分院。與陝西煤業化工集團聯合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千人培訓計劃”,已完成兩批201名吉爾吉斯籍石油化工技術人才的培訓工作。



國際玄奘論壇暨東方智慧繪畫藝術展

積極打造交流合作新平台和中外人文交流高地。2017年6月發起成立陝西高校“一帶一路”智庫聯盟;2017年9月29日,舉辦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成立大會暨中日大學校長論壇。2017年11月1日,加入喜馬拉雅大學聯盟。充分發揮國際漢唐學院品牌效應,申報和舉辦教育部“一帶一路”援外培訓項目、孔院總部法國漢語教師培訓項目和中華人文精神國際論壇、絲綢之路藝術教育國際論壇、中印建交7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暨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展覽項目——“國際玄奘論壇暨東方智慧繪畫藝術展”等12場高端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後疫情時代,面對勢紛繁複雜的局勢,學校國際化建設工作将進一步堅定信心,不斷增強戰略定力,優化體制機制,創新工作舉措,凝心聚力,奮勇争先,為學校“雙一流”建設貢獻應有的力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