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文物保護工作發表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新時代文物保護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安市博物院考察時指出,“要把凝結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曆史說話,讓文物說話”。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強調,“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護力度”。
深刻認識西安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增強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
西安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曆史文化賦予了西安極為豐富的曆史文物資源。無論從其承載的曆史文化信息,還是從其規模價值來看,在國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在世界範圍内也十分罕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是數量多、規模大。西安地上地下古迹十分豐富,全市157家博物館收藏文物超過202萬件。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點3246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3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67處。大遺址是西安文物的一大特色,分布廣、面積大,位居全國前列。如跨沣河兩岸的西周都城豐鎬遺址,面積25平方公裡,渭水之南的秦阿房宮遺址面積7.7平方公裡,漢長安城遺址面積75平方公裡,唐大明宮遺址面積3.5平方公裡,僅這4處大遺址規劃面積已超過100平方公裡。
二是朝代多、延續長。西安有5000年的文明史,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著名古都、絲綢之路的起點。從100多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藍田猿人遺址到新石器時代的半坡、姜寨、魚化寨、楊官寨等史前遺址,從夏商周時代的太平遺址、老牛坡遺址、豐鎬遺址到秦漢隋唐時期的兵馬俑、漢長安城、大雁塔、大明宮、西安城牆等古代遺存,再到八路軍辦事處、西安事變舊址等革命遺址,見證了我國古代先民智慧和中華民族曆經的滄桑歲月,見證了中華文明連綿不斷、多元一體、兼收并蓄的發展脈絡,也造就了西安“天然曆史博物館”的美譽。
三是等級高、價值大。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國六大古都之首。有6處世界文化遺産,國家級珍貴文物7.3萬餘件。西安的許多文物古迹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财富,更是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的瑰寶。比如,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成為中國在世界的一張名片;漢長安城是中國古代使用時間最長、定都朝代最多、遺迹最豐富的都城,與古羅馬城并稱為東西方文明的核心;唐大明宮遺址是盛唐時期宮廷建築思想和成就的傑出代表,也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皇家宮殿遺址,确立了中國宮殿建築制度,對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的都城和宮殿建築産生了重要影響。
四是影響深、貢獻大。西安的文物是中華文化的實物載體,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和文化特征。特别是西安作為周秦漢唐的都城,承載了中國曆史上強盛王朝的精神文化内涵。周是中國傳統禮制文化、古代哲學思想的起源和中心;秦不僅統一了疆土,而且統一了文字、貨币、度量衡等,奠定了中國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西漢開辟了“絲綢之路”,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了中國,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和漢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唐長安城是中國古代曆史上規模最大、開放程度最高的國際化大都市,以唐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了整個世界,為推動世界文明進程作出了巨大貢獻。
西安的曆史文物資源不僅屬于西安,更是屬于中華民族和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财富。我們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文物保護的重要論述,深刻認識古都西安曆史文化價值的豐富性、完整性、唯一性、至高性,守護好這份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産,傳承好、保護好城市曆史文脈,在加強與世界各地文明交流互鑒、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建成具有曆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撐。
緊盯目标,突出重點,努力開創西安文物保護工作新局面
近日出台的《西安市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确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西安文物保護工作的14個方面38項重點任務。西安堅決落實“嚴格制度、嚴格把關、嚴加防範、嚴厲打擊”的重大要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本着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未來負責的态度,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紮實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
一是依法依規保護文物。嚴格落實《文物保護法》《陝西省文物保護條例》和《西安市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條例》,深入貫徹中央《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幹意見》和陝西省實施方案,切實守住文物保護的底線和紅線。加快推進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專項規劃編制,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将文物保護規劃相關内容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做到相互銜接、統一部署、一體推進。嚴格涉文物項目審批程序,及時糾正和制止違法建設,堅決防止拆真建假、拆舊建新等建設性破壞行為。完善工作機制,堅持搶救性和預防性保護并重,加快構建中華文明标識、革命文物保護傳承等體系,建立完善文物資源資産管理和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等機制。進一步規範土地出讓前考古勘探工作,堅持考古優先,以健全完備的制度體系,為保護好曆史文化遺産提供堅實支撐。
二是堅守文物安全底線。文物安全是文物保護的“紅線”“底線”和“生命線”。夯實文物安全責任,落實文物安全地方政府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文物管理使用者直接責任,将文物安全納入各級政府考核評價體系,形成主體明晰、責任明确的文物安全責任體系。實施文物平安工程,加強文物安全風險評估,聚焦法人違法、盜竊盜掘、火災事故等三大風險,進行預防性保護試點試驗,切實防範化解文物安全風險。加強瀕危文物的搶救保護與修繕,嚴格控制文物周邊環境風貌,實施文物保護單位周邊環境整治和生态恢複。
三是嚴厲打擊文物違法犯罪。深入開展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堅決遏制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田野石刻、古建築壁畫和構件及倒賣、走私文物等犯罪活動,始終保持打擊文物違法犯罪高壓态勢。嚴肅查處文物行政違法行為,深刻汲取破壞文物典型案例教訓,嚴肅查處擅自對文物進行修繕、擅自改變文物保護單位用途、破壞損毀文物本體和環境及影響文物曆史風貌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非法交易文物、非法收藏文物、擅自從事文物經營活動等違法行為,加強文物、公安、海關、消防、市場監管、自然資源、住建等部門執法聯動,切實維護文物保護管理秩序。
四是推進文物合理利用。用好西安市豐富的文物資源,找準曆史和現實的結合點,積極推進秦文化博物院、隋唐長安城博物院等周秦漢唐主題博物館群建設,加快碑林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改擴建。加大革命文物發掘整理,鼓勵文博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研究。做好重要遺址、重點遺迹、典型故事的調查、挖掘、整理工作,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傳承體系。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将半坡博物館及周邊綜合提升改造等納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體系,打造融文物保護、文化教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公共文化空間。
五是加快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盤活用好國有文物資源,加大不可移動文物開放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對公衆開放考古工地、考古工作站,開展形式多樣的公衆考古活動,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産品服務。研發文博創意産品,開展文物資源數字化傳承與服務等基礎平台建設,挖掘文物資源價值,開發文化創意産品。豐富文旅融合産品體系,形成特色鮮明、類型多樣的文旅融合産品體系,讓曆史說話、讓文物說話。
加強組織領導,為做好新時代文物保護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文物保護工作涉及面廣、綜合性強,加強組織領導是關鍵。推動西安市文物保護工作再上新台階,需要層層夯實責任、密切協作配合。
一是夯實工作責任。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牢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理念,定期聽取文物保護工作彙報,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文物保護部門要不辱使命、守土盡責、當好文物保護的忠誠衛士,切實履行好監督管理和統籌協調職責,完善文物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不斷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水平。公安、住建、市場監管、資源規劃等相關部門要履職盡責、加強配合,共同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二是提高支撐保障能力。進一步充實文管所、博物館、文物執法等基層機構力量,使文物保護工作管理力量與承擔的職責和任務相适應。内設相關機構履行文物保護職能,配備專業人員。有條件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應設文物保護專職機構或建立群衆文物保護組織,設置群衆文物保護員,形成保護文物的聯防機制。堅持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考古院的事業性收入全部用于文物保護,擴大市級文物保護專項資金投入規模和使用範圍。加快緊缺人才及領軍人才培養和引進,關心愛護文物科研工作者,鼓勵更多優秀專業人才從事文物保護和考古工作。
三是嚴格督查檢查。緊盯重大文物安全隐患、事故和違法案件,加大調查督辦力度,該曝光的曝光,該約談的約談,該處理的處理。嚴格執行文物保護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對不依法履行職責、決策失誤、失職渎職導緻文物遭受破壞、失盜、失火并造成損失的,依法依紀嚴肅追責問責。
四是凝聚社會合力。強化政策宣傳,提高全民文物保護意識。加強輿論引導,及時準确客觀回應社會關注,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注重典型引領,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積極參與文物保護的良好氛圍。
(作者:郭立宏、張航智,分别系新澳门京葡萄威尼斯入口校長、教授,均系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